电影字幕不再受人排斥

著名的剧本改编家曾说过:“要用演的,别用说的。”电影必须是“只演不说”的终极艺术形式。的确,许多如今常用的运镜技巧都是在默片时代开发出来的,当时的电影没有对话,只有动态图像。

大家都能看懂当时的默片,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老挝,这是一个了解其它文化的窗口,而不像有声电影那样具有区域局限性。

开放的窗口

也许这个窗口现在再次打开,不是通过技术进步,而是因为全球文化的转变——尤其是在英语圈。

虽然《天使艾米丽》和《罗马》这样的电影在那里获得主流的认可,但配字幕的电影很难能打动主流观众。许多优秀的观众因此流失——尤其是说英语的观众——往往他们也是比较抵触“边看画面、边读字幕”的人。

不过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这并不算是个问题。很多观众从小到大都习惯了以外国语言拍摄,又配以其它语言字幕的电影。他们在家里从不说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但至少能听懂其中一种。

开拓视野

令人惊讶的是,非英语语种的电影如今被观众接受的原因是除它以外的所有东西都被封停了。被关在家里的英语圈观众开始看更多东西,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要是能连看八小时的北欧黑色电影,那简直是值得吹嘘的事迹。社交隔离措施也意味着大部分电影都停止了拍摄,能上映的电影更少了。这些观众不得不广撒网,而就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配字幕的电影也并没那么糟糕,而且有很多拍得真的很棒,能获得奥斯卡奖的那种。

只要你接触过一部配有专业字幕的电影,你就会认识到字幕并非观影享受的障碍。他们是重新开启的理解之窗,为你揭示着不同文化的叙事风格和节奏讲述的非套路故事。有些地方令人熟悉,但又具有足够的区别让你忽略掉“它非母语”的这个事实。

易读护眼

不过,那些“难以看清字幕”的批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过去,情况的确是那样,但老的排字工会告诉你,关键在于分辨率和对比度:在纯白背景上的细黑字体。

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影院都无法做到这点:分辨率低、对比度差,因此阅读屏幕就显得费力。RGB 纯激光投影改变了这一切。它并不旨在让屏幕上的文字更加易读,但却实现了这种效果,还让观众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大幅转变。没错,没有什么能比黑色背景上的高锐度字体更能清楚地证明 RGB 纯激光投影技术的能力了。

那些具有超高水准却仅因为它们不是英语影片而未获得应有认可的电影,对于它们而言,也许重铸荣光的时刻已经到来,而观众和影院的文化视野也将因此而变得开阔起来。

无论它们使用什么语言,那都是好事。